开放性:通过校内教学体系的完善,在满足校内的教学需求同时,向周边高职院校进行辐射,实现资源共享。
职业性:一方面,采用“请进来,走出去”的管理模式,提高实训指导教师和实训基地教辅人员的职业技能、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,使其获得驾驭现代化高精密仪器、规范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。另一方面,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,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,更加注重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。
实践性:将“引厂入校,校中建厂”作为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的建设理念,逐步将实训车间“工厂化”,实现校企双赢,以满足企业生产、培训或研发的需求以及学校教学实训、实习、毕业论文的需要,达到校企共建、共管、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。
综合性:系统梳理基地各项实训项目,使实训项目环环相扣,紧密结合,完成学生基础、专业、实训、实习各阶段的学习任务。拓展基地功能,将基地打造成为集教学、培训、科研、服务为一体的教学实践平台,为省内同类高职院校起到示范引领作用。
现代化: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,数字时代的到来,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改造和提升实验室功能,利用计算机采集和处理各种教学、实训数据,逐步实现基地日常管理、实践教学数字化和现代化。